《天龍八部》末尾的宋遼大戰中,蕭峰、虛竹、段譽三兄弟可謂出盡風頭,段譽與虛竹生擒了遼帝,而蕭峰則霸氣地逼遼帝退兵,他們三兄弟的英雄事跡一定會傳遍武林。
不過蕭峰在宋遼大戰結束之后便選擇自戕了,他的尸體也被阿紫抱著墜下山崖,他的故事就此畫上句號,而段譽和虛竹卻是未來可期,可為何后世武林中只留下了段譽的后人,虛竹和他靈鷲宮一脈的傳人卻銷聲匿跡了?
虛竹到底經歷了什麼?或許他一直都沒死,直至《笑傲江湖》中依舊有他的俠影。
之所以筆者可以肯定地說出「后世武林中有段譽的傳人」,是因為金庸在新修版中將《天龍八部》與「射雕三部曲」的世界觀給打通了。
(僧人虛竹劇照)
比如新修版末尾明確提到了段譽以及段譽之子的結局:「據大理國史籍記載:大理(史稱‘后理’)憲宗宣仁帝段譽,登基時年號‘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廣運,共有五個年號,其后避位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傳位于其子段正興。段正興史稱‘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為僧,傳位于其子。」
正如金庸的措辭,「史稱」二字說明段譽和段正興都是有歷史原型的,而那段正興的兒子也就是後來被稱為「南帝」的段智興,即一燈大師。
也就是說段譽這一脈的傳承的確沒有斷,那麼虛竹呢?
其實金庸在《射雕英雄傳》與《倚天屠龍記》中都有提到虛竹的大名,因為丐幫的降龍十八掌與打狗棒法之所以能夠傳承到后世,就是托虛竹的福。
(蕭峰劇照)
比如《倚天屠龍記》第三十三回中的這段設定:「丐幫神功‘降龍十八掌’,在北宋年間本為二十八掌,當時幫主蕭峰武功蓋世,卻因契丹人身份遭驅除出幫,他去繁就簡,將二十八掌減了十掌,成為降龍十八掌,由義弟靈鷲宮虛竹子代傳,由此世代傳承。到南宋末年,雖繼位幫主耶律齊得岳父郭靖傳授而學全。」
所以虛竹原本應該是客觀存在于三部曲的世界觀里的,世人也該知道他當年在宋遼大戰時的英勇事跡,可為何他卻銷聲匿跡了?
這件事或許與靈鷲宮中的秘密有關。
金庸之所以讓逍遙派和靈鷲宮在《天龍八部》中短暫出現,卻又迅速隕落,究其原因,或許是這兩個門派的存在已經超出了武俠的范疇。
在新修版《天龍八部》第十回的注解中,金庸就提到過:「本書敘事,多有虛妄想象、夸張之處,蓋以‘天龍八部’為名,多有象征抽象,已踏入魔幻之神奇境界矣。」
達到魔幻境界的設定是什麼?至少逍遙派那些與修仙相關的設定就肯定是超出了「武俠」的范疇的。
而靈鷲宮的后殿之中就藏著諸多秘密,當年虛竹剛剛入主靈鷲宮時,梅蘭竹菊就向新一代的宮主介紹了靈鷲宮的來龍去脈,她們就提到了后殿石窟中藏著諸多精妙的武功,其中有一招就接近了修仙的境界。
(天山童姥、虛竹劇照)
書中是這麼說的:「石壁上天山六陽掌之后的武功招數,虛竹就沒學過。他按著圖中所示,運起真氣,只學得數招,身子便輕飄飄地凌虛欲起,但似乎什麼地方差了一點,以致沒法離地。」
什麼武功能夠讓人凌虛而起?這都已經不能用「輕功」來解釋了,輕功的展現維度只有快、輕、高等特點,這直接能凌虛而起,只能用「修仙」二字來解釋。
而天山童姥所修煉的那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也有返老還童的功能,要知道童姥還沒將那武功練成,練成后具體能達成什麼效果,著實不好說。
再有金庸在書中提到,逍遙派祖師逍遙子還曾經得到過一本《神書》,那《神書》中記載的正是能夠讓人長春不老的方法,書中是這麼寫的:「不老長春谷里本來有部神奇的書,教人怎樣長生不老,現今這部神書給一個叫什麼‘逍遙子’的人拿去了,谷里只留下令人飲了可長葆青春的一道泉水。那兩個采燕客說,谷里偶然會有人拉著大松樹上的長藤,蕩出谷來,但出來之后就回不去了。」
(梅蘭竹菊劇照)
所以那《神書》哪去了?若是被逍遙子藏在了靈鷲宮里,那虛竹後來的去向也就不難解釋了。
他極有可能練成了能夠讓他不老長春的武功,繼而千秋萬代地將靈鷲宮傳承下去,只是靈鷲宮主這名字已經不符合他現在的形象了,他有無窮無盡的壽命,于是他將宮殿更名為千秋宮,寓意為「千秋萬代」,如此一來,便與《笑傲江湖》中的設定對應上了。
要了解最原汁原味的金庸故事,就得讀一讀連載版,連載版的《笑傲江湖》中就提到過一個極為神秘的組織,即千秋宮。
書中是借「白發童子」任無疆之口提及了這個藏匿著絕世秘籍的宮殿。
原著道:「平一指道:‘還沒想出來,師哥,你說叫他們去殺了誰好?’那白發老人道:‘我怎知你胸中的鬼主意?’他頓了頓道:‘我猜你定欲利用他六人,助你到千秋宮去取寶,是不是?’平一指哼了一聲,道:‘千秋宮去取寶?你白發童子要去千秋宮,世上還有誰敢跟你爭的?’岳不群聽到這里,向妻子點了點頭。心道:‘原來這人便是白發童子任無疆。聽說此人殺人不眨眼,出名的心狠手辣,只是近二十年來好久沒聽到他的名字了,卻不知他便是殺人名醫平一指的師兄。’」
(虛竹劇照)
岳不群好歹也是書中的一流高手,聽聞此人是「任無疆」,也不免畏懼三分,而任無疆這等高手也不敢貿然去闖千秋宮,可見那千秋宮是如龍潭虎穴一般,其中藏著高人,而那高人若是練成了不老長春功的虛竹,只是此時的他早已換名換姓,所以無人知曉他的蹤跡,如此一來,一切的細節就串聯上了。
至于金庸為何沒將虛竹的去向寫明,又在後來的版本中刪除了「千秋宮」也不難解釋,畢竟這部分劇情已經超出了「武俠」的范疇,虛竹若能活數百年,那這故事就接近仙俠而非武俠了。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