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在金庸的筆下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美譽,他不僅是《射雕英雄傳》的男一號,還是《神雕俠侶》的靈魂人物,就連誤入歧途的楊過也在郭靖的感染之下迷途知返,蛻變成了一個揚善除惡的神雕大俠。
然而在《倚天屠龍記》里,郭靖卻被金庸寫死。郭靖又是怎麼死的?
郭靖勤奮愛國,還是一個刻苦修煉之人。
早在射雕時代,不僅江南七怪,就連北丐洪七公也不看好郭靖。他們認為郭靖的資質太差,就算再怎麼勤學苦練,也無法成為當世一流高手。
可郭靖不顧他人的眼光,十數年如一日地苦練神功。在射雕的末尾,郭靖已能和東邪黃藥師打得難解難分,他甚至在華山之巔硬生生接了黃藥師300招。
到了神雕時代,郭靖已經將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真經、左右互搏之術以及天罡北斗陣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有1+1大于2的妙境。
加之郭靖苦讀《武穆遺書》多年,對行軍打仗、排兵布陣爛熟于胸。如此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人,蒙古的鐵騎又如何能攻破襄陽城呢?
可在《倚天屠龍記》里,金庸卻如此寫道: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
對于郭靖如何殉難,金庸只字未提。
不過若結合金庸的原著以及真實的歷史,我們還是能發現蛛絲馬跡,那就是襄陽城出了一個內奸。
有人認為,郭靖的女婿耶律齊圖謀不軌,他在忽必烈率領鐵騎兵臨城下之際突然倒戈相向,害得郭靖腹背受敵,終因寡不敵眾、戰死沙場。
可結合金庸的原著來看,早在神雕時代,耶律齊就有了與蒙古韃子同歸于盡的念頭。那時在郭芙的央求之下,楊過手持玄鐵重劍沖進了敵軍之中,為耶律齊殺開了一條血路,可耶律齊卻如此說道:「楊兄弟,多謝你相救,只是我尚有部屬被圍,義不能獨生,我要跟他們死在一起。」
這樣看來,耶律齊不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早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他又怎麼會出賣郭靖?
有人認為武氏兄弟極有可能暗中通敵,他們眼見蒙古大軍兵強馬壯,早就起了膽怯之心,最終和忽必烈里應外合,殺了郭靖一個措手不及。
這樣的解讀也是說得通的,畢竟武修文、武敦儒早在神雕時代就有了臨陣脫逃的先例。不過若根據史書記載來看的話,還有一人更有可能出賣了郭靖。此人不僅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還在金庸的虛構之下貪生怕死、一無是處。
不過此人在出賣了郭靖之后卻享盡了榮華富貴,甚至無病無災活到了倚天時代。
這位出賣郭靖的反派是誰,他就是襄陽城太守呂文煥。
稍懂歷史的朋友會知道,呂文煥可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他是南宋末年的將領,奉朝廷之命鎮守襄陽城。
到了金庸筆下,呂文煥卻是一個貪生怕死之人,書中是這麼寫的,但見蒙古兵的尸體在城下漸漸堆高,后續隊伍仍如怒濤狂涌,踐踏著尸體攻城。大汗左右的傳令官騎著快馬奔馳來去,調兵向前。暮色蒼茫之中,城內城外點起了萬千火把,照耀得如同白晝。安撫使呂文煥瞧著這等聲勢,眼見守御不住,心中大怯,面如土色的奔到郭靖身前,叫道:「郭……郭大俠,守不住啦,咱……咱們出城南退罷!」郭靖厲聲道:「安撫使何出此言?襄陽在,咱們人在,襄陽亡,咱們人亡!」
金庸還寫道,在襄陽城下,攻城戰也激烈展開。安撫使呂文煥不敢臨城,全身鐵甲披掛,卻帶兩名心愛小妾,躲在小堡中不住發抖,顛三倒四的只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保佑……保佑我一家老少平安……救苦救難……」兩名小妾替他揉搓心口,拭抹口邊的白沫。探事軍士流水價來報:「東門又有敵軍萬人隊增援……北門韃子的云梯已經豎起……」呂文煥翻著白眼,只問:「郭大俠回來沒有?韃子還不退兵麼?」
在后續之作《倚天屠龍記》里,依舊出現了呂文煥的名字,書中寫道,
1273年(南宋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呂文煥和兒子出城投降,歸順元朝。襄陽因而失守,南宋滅亡已成定局。
可見,金庸的本意就是郭靖之死和呂文煥的投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如果要續寫《神雕俠侶》,金庸極有可能借助呂文煥這個人物角色,讓他做出了出賣郭靖、暗中通敵的舉動。
而且根據呂文煥的真實歷史來看,此人歸順蒙古之后平步青云,官至江淮行省右丞。直到公元1286年,年老體衰的呂文煥這才告老還鄉,他回了老家安徽,在那里享受了12年的天倫之樂。在公元1298年,呂文煥壽終正寢,無病無災地度過了余生。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1298年,早已進入到了金庸筆下的「倚天時代」。
綜上,襄陽城太守呂文煥出賣了郭靖,卻享盡了榮華富貴,無病無災地活到了倚天時代,著實讓人唏噓不已。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