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年豬,恐怕就是過年的重頭戲了。
在農村,殺年豬,吃殺豬飯就是過年的預熱。
以前即使再困難的人家,一年都得養上一、兩頭豬,等到冬臘月的時候,就開始殺年豬,邀請親朋好友鄰居來吃上一頓年豬飯,聚一聚,敘敘舊,拉拉家常。
小月和阿丁自己沒有養豬,早早地就到村里的一個大叔家的豬欄里挑選了一頭豬!
殺年豬的日子到了!
可是當阿丁打開圍欄,豬卻跑開了!
阿丁急匆匆地跑回來拿繩子,又慌里慌張地跑出去找豬!
還不忘交代了小月,讓去叫養豬的那個賣他們豬的叔叔一起過來吃飯。
這個叔叔,自己辛苦養了一年的豬,飼料糧食喂養的豬,盼了一年,盼著兒子一家過年回來吃的。
可是老人滿懷期待地把電話打過去,兒子卻不稀罕地說,超市都能買到肉,不回去。
大叔隨即一臉失落,淚水禁不住地從眼角流了出來。
阿丁不忍看到老人一個人冷冷清清的過年,就跟小月說好,等殺年豬的時候叫上他一起熱鬧熱鬧。
這不,自己出門找豬,讓小月去叫大叔了。
或許是豬預知到了自己大限已至,
從而以逃跑來對抗自己待宰的命運?
這頭豬從圍欄里出來,一直跑到山上。
阿丁和爸爸一起又追到山上找豬。
終于在一片低矮的灌木叢里看到了豬,
阿丁小心翼翼地一個箭步追上去,不料豬又躥出去了。
只好又去追,這回看到了豬,阿丁又猛地地撲上去,把豬摁倒在地。
爸爸按住豬的后腿,讓它不能動彈。
阿丁和爸爸用繩子分別綁住豬的雙手雙腳,將這只足足有200斤的豬抬回了家。
爸爸已經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
將這頭大肥豬放在地上的時候,爸爸幾乎癱坐在地上。
以前爸爸殺完自己家的豬,再去幫別人殺豬,都不知道累的!
父母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老了,不可避免地老了,到了需要孩子的時候了!
阿丁媽媽已經在家架好鍋台,將爐火里的柴燒得噼里啪啦,一大鍋水熱氣沸騰…
這撲面而來的年味呀,
是期盼,是喜悅,是歡聚…
記得小時候殺年豬就是這樣,三五個年輕力壯的男人們忙著抓豬,抬豬。
女人們就在家搭建好鍋台,將爐火燒得紅通通的,
愛看熱鬧的小孩興致勃勃地徹頭徹尾地湊上去看一整天。
這一天忙壞了女人,累壞了男人,樂壞了小孩。
歲月,已將殺年豬錘煉為一種淳樸的民俗,深深地鐫刻在發黃的日歷之中,
而隨著長大,走出鄉村,去城市里讀書,殺年豬就成了罕見的場景,進而成了我們記憶中追尋的年味,甚至成了一種鄉愁。
幾百斤的大肥豬,得需要好幾個人才能把它「放翻」。
大家有抓腳的,有拽耳朵的,有捏尾巴的,齊心協力地一番操作,才把它制服。
先是要在脖子處放豬血,然后是在滾燙的開水中褪毛,處理干凈后,剖開,把豬倒掛在梯子上。
取出內臟之后,就可以開始分肉了。
分肉也是技術活,,亦如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奏刀騞然,莫不中音」,目「未嘗見全牛」,刀入牛身若「無厚入有間」而游刃有余。殺豬亦如此。
哪些地方用尖刀劃,哪些地方用斧頭砍,再分成前腿肉、后腿肉、五花肉等。
在殺豬的時候,阿丁媽媽就提議阿丁也帶小月回小月家陪陪她爸媽。
阿丁說是跟小月商量好的,一年一邊過年的。
都說遠嫁的女兒,最怕過年。
回娘家不是想回就回的,陪老公回公婆家,就回不了自己父母家。
恩情難兩全。為了公平,阿丁和小月協商的辦法,是一年陪父母,一年陪公婆。
且不論方法好不好,只要兩個人和和氣氣,開開心心地過日子就是父母想看到的。
按照舊習俗,男人們在外面殺豬,女人們要在當天做一頓殺豬菜。
殺豬菜,是以豬為主,用豬肉以及內臟等,搭配著各種配料做成各種美味。
常見的殺豬菜有粉蒸肉、辣椒炒肉、炒豬肝、鹵豬腸、爆腰花、豬血湯等等。
小月雖說不經常下廚,但是身手不凡,一出手就是大廚,尤其是手拎著改過刀,腌好的魚,往魚上淋熱油的動作之專業嫻熟,簡直像做魚幾十年的老師傅。
婆婆拿了一塊五花肉進來了,幫小月一起做這一頓飯。
婆媳倆說說笑笑的,其樂融融,一派溫馨和睦!
婆媳聯手做好了這桌豐盛的殺豬菜。不只有豬肉,還有魚,有葷有素。
一起殺豬的叔叔,還有阿丁的父母都已經入席,飲料已經倒上。
小月系著圍裙,端著最后一道菜進來了。
阿丁在門外叫住了小月,解下小月的圍裙:
「小月!你去洗澡換衣服,咱們吃了這頓飯,就當是在這邊過完年了,明天我陪你去你家過年」
小月的臉上抑制不住地驚喜。
「真的啊?」
然后歡快地跑上樓換衣服,隨即掏出手機,把這個明天她要回去的消息,第一時間告訴媽媽。
并且交代媽媽多準備一個房間,要帶公公婆婆一起回去。
小月打完了電話,換好了衣服,婆婆剛好在叫她吃飯了!
小月坐了下來,感謝長輩們今天一起幫忙殺豬,并和大家舉杯共同慶祝新年的到來。
他們一邊品著小酒,一邊吃著色香味美的殺豬菜,嘮嘮一年來的收成,安排著來年的計劃,每個人臉上洋溢著心滿意足的笑容……
笑聲飄出這個古色古香的老屋很遠很遠。
這段飯后,阿丁和小月,以及阿丁父母就要去小月家過年了!
可是,能看出那位沒有自己孩子陪伴的大叔,在阿丁和小月營造出的熱鬧中落寞和內心的孤寂。
人老了,內心的孤獨感會更強。
回家過年,過年回家。
這世間沒有一種情比親情更濃,沒有一種愛比父母之愛更暖,沒有任何一種向往,能比得上對回家過年的熱切渴望。
希望每對父母都有兒女在身旁依傍!
希望每個兒女都能回家過年!
新年快樂!親愛的!
歡迎關注作者「蕃秀」,講述值得記錄的人和故事。
邀你一起在別人的故事里選擇自己的答案!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