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云岡石窟之旅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因為中國四大石窟,我已經有幸游覽過洛陽的龍門石窟、敦煌的莫高窟、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這一次算是「圓滿的石窟之旅」。
說起云岡石窟,我們必須要先說一個和尚,其實我們一進入景區就會率先看到這位清瘦和尚的塑像,他就是曇曜和尚。
因為,云岡石窟最早就是由他主持開鑿的,而且整個石窟里最精美、最著名的也就是其開鑿的「曇曜五窟」,可以毫不夸張地講「沒有曇曜,就沒有云岡石窟」。
關于曇曜和尚那段「好馬識善人」的故事,大家有機會要了解一下。我們今天還是先來說說云岡石窟為何開鑿周期如此之短這件事兒。
云岡石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但是它又是中國四大石窟里開鑿周期最短的一個,只有不到100年的時間,這又是為何呢?
在我國,早期皇家建設的大型宗教場所非石窟寺莫屬,而在我國的石窟發展史中,最早由皇家主持開鑿的石窟便是云岡石窟,所以云岡石窟是我國最早的大型皇家石窟,這有別于中國其他三大石窟。
之所以云岡石窟的開鑿歷史那麼短,是因為開鑿后的太和十九年,北魏六宮決定遷都洛陽,云岡石窟所在的平城從此失去了都城的地位,北魏皇家在云岡石窟的大規模開鑿隨即戛然而止,當時云岡石窟也僅僅開鑿了短短的60年。
如今,我們會看到云岡石窟的第3號窟的前庭和前室未完成的工程遺跡,就是那段歷史的最好見證。
北魏都城遷至洛陽以后,云岡石窟日趨衰落。繼續鑿建的均為民間自發行為,民間開鑿的也都是一些中小型的洞窟,主要集中于崖面西部,直至徹底衰落,整個開鑿周期也不過100年。
盡管云岡石窟開鑿周期很短,但是卻留下了最大高達17米,最小僅有2厘米的51000余尊造像,它們分布在數以百計的洞窟中,在大同以西16公里的陰山山脈的沉積巖山體上依序排開,東西綿延1公里。
由于云岡石窟開鑿的歷史非常短,再加上其屬于中途被荒廢,所以云岡石窟有許多的「奇」,一是奇怪、二是奇異、三是奇特。由于云岡石窟文物、文獻記載資料較少,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只能靠推測,這更增添了其許多神秘的色彩。
我們了解到,云岡石窟時至今日,約有1600多年歷史了,它的石窟造像是中國四大石窟中最精美的。比如說著名的「曇曜五窟」,堪稱石窟造像中的巔峰之作。還有「音樂窟」、「微笑的釋迦摩尼」等等都精美絕倫,令人嘆為觀止。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它是大同的驕傲。我們在了解了云岡石窟的這段歷史以后,有必要再去仔細去看看它了,您會去嗎?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