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的結局圓滿嗎?從表面來看,中原群雄擊退了元軍,張無忌也與趙敏走到了一起,似乎一切都恰到好處,但對于張無忌本人而言,他或許是很難滿足的,畢竟他當初在靈蛇島上就做過白日夢,他有心將周芷若、殷離、小昭也娶了。
然而到了故事的末尾,他卻只能與趙敏在一起,他心中難免會有些失落。
不過殷離愛的始終是阿牛哥,而小昭又已經去了波斯,當了波斯明教的圣女,她們自然都與張無忌無緣了,唯有周芷若不同,她完全可以與趙敏一起嫁給張無忌,為何金庸卻沒交代她的結局?或許是因為她的不太體面。
原著最后一回中,看似笑到最后的女子是趙敏,只有她能常伴張無忌左右,但金庸也借周芷若與張無忌的對話暗示了張無忌可能會不甘于只娶趙敏一人。
(張無忌與眾女子劇照)
書中是這麼寫的:「周芷若緩緩地道:‘一報還一報!那日在濠州,趙敏不讓你跟我成親。此后你到蒙古,盡管你日日夜夜都和趙敏在一起,卻不能拜堂成親。’張無忌一驚,問道:‘那為什麼?’周芷若道:‘這不違背俠義之道吧?’張無忌道:‘不拜堂成親,自然不違背俠義之道。我跟你本來有婚姻之約,後來可也沒拜堂成親。好!我答允你。到了蒙古之后,我不和趙敏拜堂成親,但我們卻要一樣做夫妻、一樣生娃娃!’周芷若微笑道:‘那就好。
’」
張無忌不解其意,可事后他一想,周芷若對他也算是有情有義,他自然難免記掛著芷若。
而金庸在后記中又提到:「我一直相信,歷史并非命定,充滿了偶然因素,人事也是這樣。張無忌最后與趙敏前往蒙古,從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現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
所以張無忌和周芷若之間還有可能。
然而事實或許并非讀者所想。
周芷若不讓張無忌娶趙敏,或許并不是因為她有多愛張無忌,而是因為她想要報復趙敏,畢竟當初若不是趙敏攪局,她此時已是張夫人了。
事后周芷若雖然談不上放下了這段感情,但也沒有當初那般執著了,她能笑著目送張無忌與趙敏攜手退隱就是最好的證明,她想做的,僅僅是讓趙敏不痛快。
事實上當初的周芷若對張無忌的愛意也并沒有多堅定,至少她可不像其他的女子那般純粹,她也有十分輕浮的一面。
(周芷若、趙敏劇照)
比如她勾引韓林兒的這段劇情就足以讓她的形象崩塌。
你且看原著描述:「韓林兒于張無忌、彭瑩玉出店后,向周芷若道:‘周姑娘,你早些安歇。’不敢多說一句話,便站起身出房。周芷若微笑道:‘韓大哥,你怕了我麼?連在我面前多坐一會也不肯。’韓林兒脹紅了臉,忙道:‘不,不!’腳步卻邁得更加快了,一走進自己房中,立刻帶上房門,上了閂,心下怦怦亂跳,定了定神,躺在炕上……只見周芷若雙目紅腫,神色大異,韓林兒嚇了一跳,問道:‘周姑娘,你……你……’底下的話便說不下去了,突然靈機一動,飛奔出房。
」
但凡韓林兒動了色心,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可真就不好說了。
(滅絕師太、周芷若劇照)
而周芷若後來接近張無忌的目的,也不單純,最初在靈蛇島上,她就是為了奪走那柄屠龍刀,至于與張無忌在一起,即便談不上逢場作戲,也談不上有多深刻,試問她若真愛張無忌,當初又如何能在師父的命令下刺傷張無忌?
換了其他女子,只怕會直接做出背叛師門之舉也說不定,從這里看出,周芷若是個十分懼怕權威之人,而這樣的經歷也讓她變得十分渴望得到權威。
之所以說周芷若渴望得到權威,是因為她在還沒有成為張無忌的夫人之前,就已經開始暢想未來了,不過她想當的可從來不是什麼教主夫人,你若這麼看她,那便是小瞧了她的格局,她要做的,是皇后。
比如張無忌與屬下討論未來時,周芷若的反應就道出了她的野心。
(周芷若劇照)
原著道:「韓林兒拍手道:‘那時候啊,教主做了皇帝,周姑娘做了皇后娘娘,楊左使和彭大師便是左右丞相,那才叫好呢!’周芷若雙頰暈紅,含羞低頭,但眉梢眼角間顯得不勝之喜。
」
而張無忌則明確反對了這種說法:「張無忌連連搖手,道:‘韓兄弟,這話不可再說。本教只圖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功成身退,不貪富貴,那才是光明磊落的大丈夫,更不可違了圣火令上的嚴訓。’……張無忌只道:‘不可,不可!我若有非分之想,叫我天誅地滅……’」
看了張無忌這般態度,周芷若的反應也很真實,頓時沒了要當新娘的喜悅,而是滿臉愁容:「周芷若聽他說得決絕,臉色微變,眼望窗外,不再言語了。」
(朱元璋劇照)
所以周芷若愛的是什麼?根本就不是張無忌,而是權勢,她在滅絕師太身邊承受了太多的壓迫,此時的她只渴望能夠掌控一切。
所以後來的周芷若會嫁給誰?多半會是與朝廷扯上關系,她知曉朱元璋奪得了天下,而朱元璋又曾在明教待過,自然也注意到了周芷若的美,他們二人會一拍即合,也實屬正常。
張無忌若知道芷若妹妹後來嫁給了他曾經的屬下朱元璋,心中自然是意難平。
其實當年他若真將周芷若一并娶了,趙敏多半也不會多說什麼,只嘆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