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漢三個幫,甄嬛的成功之路,離不開幫助她的貴人們。
在幫助甄嬛的人中,甘露寺的姑子莫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如果不是她在滴血驗親時為甄嬛作證,證明了甄嬛的清白,可能甄嬛早就死了,後來更不可能成為太后。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敬妃、端妃幫助甄嬛是看中了甄嬛的戰斗力,眉莊是甄嬛最要好的姐妹,她幫助一是因為兩人多年的情分,二是為了讓自己在宮里有個依靠。
那麼,話說回來了,甘露寺姑子莫言為什麼會不遺余力的幫助甄嬛?她背后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目的?
莫言為什麼會傾心幫助甄嬛,以及她為什麼對男人如此仇視,電視劇中沒交代原因,其實在原著都是可以找到答案的,真相很殘忍。
莫言這個人物出場的次數并不多,但是卻非常出彩。
她的話,每句都十分經典。
「為那些臭男人生孩子做什麼,你活該!」說完后的她給了產后體虛的甄嬛一大包紅糖。
「別人羞辱你,你就不知道還手嗎?」甄嬛被靜白羞辱,莫言恨鐵不成鋼地對甄嬛說。
「你接過去的,可是一條命。
莫言不相信果郡王,不愿意把甄嬛交到果郡王手里。
通過莫言的經典語錄,就可以分析出她是一個被男人傷透了心,落發為尼的女人。
她給男人這個群體,加上了一層不友好的濾鏡,頗有點天下烏鴉一般黑的感覺。
左一句「臭男人」,右一句「臭男人」,罵得十分順口,好似和男人有著天大的仇一般。她到底經歷了什麼?
莫言和甘露寺里其他捧高踩低,大多如靜白般的姑子是不同的。
她不茍言笑,一身清冷氣質壓制了她本有的顏色,她不逢迎,不畏懼,難道她的性情真是天生如此嗎?
原著里,莫言之前嫁過人,是個紡織高手,而且生過兩個女兒。
她的夫家重男輕女,在莫言生完第一個女兒阿奴后,夫家就對她有了諸多不滿。
一心盼望能添個男嬰的莫言丈夫,不久,在得知莫言又生了一個女兒后,直接沖進了屋里,當著莫言的面將小女兒溺斃。
不僅如此,莫言的丈夫還將氣撒到莫言身上,對剛生產完的莫言非打即罵,家里的臟活累活都讓莫言去干。
就因為莫言沒能生出兒子,在夫家人的眼里,莫言變得一文不值。
重男輕女似乎是一個十分老套的話題,有多老呢?
最嚴重的時期大概要追溯到戰國時,因為戰亂嚴重,國家迫切需要男丁,生了兒子的百姓,政府會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福利,生了女兒,卻什麼都沒有。
在大的社會形勢下,老百姓崇尚生男娃,男女的天平自然就會傾斜。
到了後來的漢朝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國家曾采取過干預的措施,增加男孩得稅收,大大遏制了男孩比例的增加。
到了元朝,國家重武,重男輕女的思想又嶄露頭角。到了清朝時這種思想達至頂峰。其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百姓的生活條件不好。
清朝時期人口增長迅速,但是苛捐雜稅十分沉重,這導致老百姓們自身生活都是問題。
吃不飽穿不暖的家庭,無力負擔更多家庭成員的生活,只能犧牲掉沒有價值的孩子。
而女孩,因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不能延續祖宗香火,長大后嫁作他人婦,也是為別家出力。自然就被視為是沒有價值的。
二是,嫁女需要豐厚的嫁妝。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嫁女是需要豐厚的嫁妝做陪襯的。
清朝時期嫁女所需的嫁妝,不僅要齊還要全。而且,女方的嫁妝數量要超過男方的彩禮。
這也是我們看到古裝劇,家庭條件不好的,指望不上家里。女孩很小就開始煞費苦心為自己攢嫁妝。
這就跟現代的娶媳婦難,是一樣的道理。男女比例失衡,導致男方娶個媳婦要拿出天價彩禮,動輒幾十萬,幾百萬,否則根本討不到媳婦。
所以之前有一個特流行的說法,生男孩的家庭是建設銀行,生女孩的家庭是招商銀行。
清朝時期,如果出嫁女子嫁妝的多少,意味著娘家對她的重視程度,也變現昭示了未來夫家會多重視新婦。
正因為這些原因,女孩變成了大多數人嘴里的「賠錢貨」,很多人家對生女兒的態度也是諱莫如深。
而莫言和她的大女兒阿奴,最終被丈夫掃地出門。
因為她的丈夫,看上了一個更年輕的女子。
直到幾年后,她的丈夫嫌棄後來的妻子沒有莫言能干,紡織也不如莫言,這才厚著臉皮來找莫言。
彼時的莫言已經被傷透了心,痛罵了丈夫,將阿奴安排在山腳靠擺渡為生,自己則上山落發為尼。
這個決定卻讓她悔恨終生,阿奴在擺渡時,遇到惡人,慘遭壞人強暴,自此懼怕所有男人。
莫言本想把阿奴接到寺里,但是寺里的以靜白為首的姑子,嫌棄阿奴不潔,堅決不許阿奴入寺。無奈之下,莫言只得將阿奴安排在山下,自己時常前去探望。
斬斷塵緣的莫言,從此也是恨男人入骨,認為男人是世間最不值得的物種。才有了上面的一句句經典台詞。
而莫言幫助甄嬛,一部分是因為莫言本性善良,耿直。
看不得靜白捧高踩低,仗勢欺人的嘴臉。
另一方面,是因為她曾有和甄嬛相同的境地,推己及人,她對甄嬛自然多幾分憐惜。
甄嬛生完孩子三天就被趕到甘露寺,莫言以己憫人,有種感同身受的切膚之痛。
想當初,她十月辛苦懷胎,九死一生的孩子,可是被自己的男人生生殘害了的,而且也是這般被生生趕出家門。
這和現在生完孩子三天,就被趕到尼姑庵,體質尚虛弱的甄嬛何其相似!
莫言把這一切的罪責都歸功于「臭男人」。
在她眼里,沒有這些臭男人,女人就沒了這些苦楚。
而且,甄嬛在莫言眼里,還像另一個自己。
甄嬛只是一個安靜地為了活著而活著的人,不生事,不惹事。
這點也和她何其相似!不同得是她性子暴烈,沒人敢欺負罷了。
而她自己獨來獨往,也自由自在。
甄嬛總受靜白一眾姑子的欺負,而主持一向做老好人,莫言雖然知道里面的水深,但是性情使然,她依然選擇出手相助。
善良是幸福的種子,總有一天會悄悄生根,發芽。
就像那句「自助者,天助之;助人者,人助之」。
莫言的善不僅助她坐上甘露寺監寺的位子,也為她的大女兒阿奴找到了一條出路。
甄嬛復寵回宮后,就將阿奴帶在身邊,改名花宜,帶進宮里。
自此阿奴免受了世人白眼,和閑言碎語的攻擊,也算為莫言了了一樁心愿。
善良是一個人最美的品質,做一個寒天送炭,雨天送傘的人,用自己的善良去溫暖別人,幸福的種子早晚會長成參天大樹,從而受益終身。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