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輩子最大的成功莫過于兒女事業有成,個個懂事孝順,一位老先生很有福氣,
在老伴走了之後,兒子主動寄錢給他,還經常回到老家接送他,兒媳也對他非常好,
然而有件事卻讓他很疑惑,每次同車時,坐在副駕駛上的兒媳婦,即便是大風大雨,
也會把車窗搖下來透氣,說自己暈車了,一開始他以為是真的,
直到某天在廁所外聽到兒子和兒媳的對話,才心痛的表示:「根本就不是這樣…」
74歲的秦老先生自述:
當年我的學歷比同儕高,一開始到了學校當老師,我備受校長看好,
只可惜後來從師范學校畢業的幾個年輕人來了之後,我在學校就不吃香了,
被派去教體育、音樂這些副科,而且每月薪資也非常少,後來家裡有田可以種,
我一氣之下就辭職不做了,誰知道當年的同事後來過得很好,
現在坐在家裡每個月都有上萬的退休金,而我卻沒有,仔細想想,心裡有點後悔。
不過老天待我不薄,給我關上一道門的同時,也給我開了一扇窗,
我的兩個孩子如今都發展的不錯:女兒明麗大學被一所名校錄取,
後來跟女婿去外地發展並在當地順利成家,兒子明誠成績雖不理想,
但他腦子卻很靈光,國中畢業後,跟著他舅舅出去學做生意,後來自己開了兩家飯店,當起了老闆。
一想到這,我心理平衡多了,雖然我沒有退休金,但自從老伴走後,
兩個孩子就不讓我種田了,他們商量好,每人、每月給我6500元當生活費,
每月1萬3在鄉下生活綽綽有餘,何況我自己手裡還有30多萬的積蓄呢。
所以面對那些經常故意在我面前說風涼話,問我當年不做老師、
現在沒有退休金後不後悔時,我總是驕傲的說:「沒關係,他們享他們的福,我享自己兒女的福!」
我之所以說這些,一部分是要面子,但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有底氣,
我的兩個孩子確實很孝順,女兒有一年特意回來接我去外地住了一段時間,
後來我不習慣當地氣候,自己吵著回來了,畢竟哪裡也比不上家鄉好啊!
這裡有熟悉的環境,和交往幾十年的親朋好友,還是在老家感覺比較實在。
兒子住在都會區,其實離老家不遠,開車只要40分鐘就能到家,關鍵他在家說了算,
我兒媳婦全聽他的,不像有些男人在家「妻管嚴」,兒媳當然不敢怠慢我,
有些人動不動抱怨兒媳不孝順,其實要從自己兒子身上找原因,兒子如果沒本事,
兒媳肯定不把他當一回事,對公婆又怎麼能好起來呢?
女兒明麗能發展到今天不足為奇,因為她從小就聽話懂事,學習這方面都遺傳了我,
我早就看出來她將來不吃種田這碗飯,果然她高中畢業後,就成了我們鄉下少數的女大學生,
但兒子明誠一度讓我很心煩,如果覺得他不聰明,他隨便想兩下,馬上就有主意了,
非常能言善道,但如果誇他聰明,他的成績缺跟他姐完全沒辦法比,小學三年級的應用題,
他能把豬和人的單位搞混淆,還被他的數學老師嘲笑:「人豬不分!」
要不是當年我老婆在家生了他,我一度都懷疑他是不是我兒子,怎麼好成績的基因一點都沒遺傳給他?
可現在回頭再來看,我現在真正享的福,還是這個「人豬不分」的兒子,女兒是孝順,
但她離我很遠,再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我不可能指望她,
反而是這個不被看好的兒子出乎預料的爭氣,他國中畢業就外出了,
經過二十年的打拚,不但有了自己的事業,連媳婦也是他自己贏來的,一點都沒讓我們操心。
一想到這,我驕傲的連走路的姿勢都變了!說到兒子,我當然要提起兒媳婦慧茹,
慧茹也是從鄉村出來的孩子,或許冥冥之中有緣分吧!
當初兩個人認識時是在打工的時候,那時候兒子在後廚學廚師,慧茹是服務生,
來來往往間兩人就談起戀愛來了,因為慧茹老家兄弟姐妹多,而且還是山區
經濟條件比不上我們這邊,所以當兒子回來告訴我們這些情況後,我還是有顧忌的,
加上兩家離的遠,也不太了解對方家庭的人品。
都說好女人旺三代,所以我不得不重視這些,我老家有句老古話講的好:
「買田要問塘,娶媳婦要問娘。」所以雖然知道他們兩個人在談婚事,
但我遲遲不想讓他們定親,想等等再說,不過慧茹對于這些事,
倒是沒表現出不滿,有時候休假,兩個人還一起回老家探望我。
時間一長,通過幾次接觸,我覺得慧茹這孩子不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每次來,從來沒把自己當客人,會做飯、洗衣服,有時候還跟著我們下田,
看起來很賢惠,更讓我刮目相看的是,兩人還打算自己做生意,
當時連我都沒看好他們生意能做成,誰知道他們倆膽子真大,雙雙辭職,
從菜市場擺攤開始,一點一點慢慢開了間飯店,直到後來還做經濟型飯店。
而他們在創業時,知道我沒什麼積蓄,所以除了女兒幫了他們幾萬外,
我也在他們結婚時給了7萬的禮金,而他們連婚房都是租的,可以講是白手起家,
事實證明慧茹是個旺夫的女人,自從兩人開始做生意之後,日子過的一天比一天好。
說起兒子做出的貢獻,還是我老伴做的多,自從孫子出生後,老伴就去幫他們照看孩子了,
那時候兒子他們條件也不好,還在創業初期,租了兩間小平房,冬天冷、夏天悶,做飯的爐子還放在大門口的走廊。
就這樣的艱苦環境,老伴一直把孫子帶到上幼兒園,後來他們有了點積蓄後,
買了第一套房,總算改善了居住條件,老伴在給兒子他們照顧孫子那幾年
她們婆媳倆沒吵過架,慧茹從不挑剔,就算經濟拮據的時候,
逢年過節慧茹都會買禮物給老伴,所以老伴每次回來,都對這個兒媳讚不絕口,
後來兒子他們生意做大了,就開始僱人工作,日子總算是清閒了,
擔心我一個人在老家不會照顧自己,兒子就請老伴回來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