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讀《水滸傳》,只覺得書中的那些綠林好漢個個都神通廣大,他們懲奸除惡的橋段令人熱血沸騰,讓人看著好生過癮,成年后再讀此書,才猛然發現這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
當然,梁山好漢最終會落得悲劇結局也是理所當然的事,畢竟「好漢」二字本來就與「好人」不沾邊,他們多半都是背負罪孽之人,即便死了,也是罪有應得。
真正讓筆者覺得可惜的,是那「一丈青」扈三娘,作為書中為數不多形象正面的女子,作者為何要安排她嫁給那丑陋又窩囊的王矮虎?
無論你是否承認,《水滸傳》都的確是一部陽盛陰衰的作品,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在當時的那個環境下,確實是男尊女卑的那一套觀念,只不過書中的女子多半都被塑造成了負面形象。
(潘金蓮劇照)
比如那最出名的潘金蓮,她與西門慶勾搭在一起,謀害親夫,天理難容,武松殺她的時候,著實是大快人心。
還有諸如潘巧云、閻婆惜等女子都是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存在。
不過也正因為有這些女子存在,才顯得那扈三娘格外惹眼。
施耐庵在評價武松時,說他是「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書中得此評價的人可沒幾個。
而他賦予扈三娘的贊詩也同樣出彩。
書中只道是:「蟬鬢金釵雙壓,鳳鞋寶鐙斜踏。
連環鎧甲襯紅紗,繡帶柳腰端跨。霜刀把雄兵亂砍,玉纖將猛將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當先出馬。」
除此之外,書中還有這麼一段描述:「玉雪肌膚,芙蓉模樣,有天然標格。金鎧輝煌鱗甲動,銀滲紅羅抹額。玉手纖纖,雙持寶刃。恁英雄烜赫,眼溜秋波,萬種妖嬈堪摘。謾馳寶馬當前,霜刃如風,要把官兵斬馘。粉面塵飛,征袍汗濕,殺氣騰胸腋。戰士消魂,敵人喪膽,女將中間奇特。得勝歸來,隱隱笑生雙頰。」
這不妥妥的女主角人設嗎?不僅生得貌美,更有一身不俗的武藝,如此女子,在《水滸傳》中也極難找出第二個。
(扈三娘劇照)
所以從上帝視角來看,宋江多半會將這女子據為己有,讓她做了自己的壓寨夫人,甚至李逵都是這麼認為的,他還向宋江提到過此事。
然而宋江的做法卻讓眾人不解,他將這女子許配給了王英。
王英是個怎樣的人?
作者對武松、武三娘的贊詩都是贊譽,而對王英的「贊詩」,更像是「貶詩」,當然,也談不上是貶低了王英,那頂多算是讀王英的客觀描述。
「駝褐衲襖錦繡補,形貌崢嶸性粗鹵。貪財好色最強梁,放火殺人王矮虎。」
這家伙不僅長得丑,而且還貪財好色,又殺人放火,簡直一無是處。
其實這里還沒將王英的可恥之處寫出來,在那以「義」字為先的綠林里,王英其實還是個不義之人,他就差點因為一個女子與自己的結義兄弟動起了刀子。
當初他看上了劉高之妻,燕順卻擔心兄弟因為那女子誤了事,于是自作主張殺了那女子,王英卻不干了,還是宋江出手阻攔,才阻止了一場廝殺。
(王英、宋江劇照)
書中是這麼寫的:「燕順跳起身來便道:‘這等[淫.婦],問他則甚!’拔出腰刀,一刀揮為兩段。王矮虎見砍了這婦人,心中大怒,奪過一把樸刀,便要和燕順交并。宋江等起身來勸住。」
所以王英哪里配得上扈三娘?
不過從扈三娘的角度來說,她確實是無奈,畢竟她家人盡數被李逵殺死,自己又已落入賊窩,她只能聽從宋江的安排嫁給王英。
可問題在于後來的她并不是單純的服從宋江的安排而已,她是實實在在的愛上了王英,至少從她對瓊英的態度就能看出來。
征田虎時,王英見敵將是位貌美的女子,又起了色心,一馬當先就前去撩撥了一番,一旁的扈三娘便看不慣了。
(宋江劇照)
你且看原著描述:「二將斗到十數余合,王矮虎拴不住意馬心猿,槍法都亂了。瓊英想道:‘這廝可惡!’覷個破綻,只一戟刺中王英左腿。王英兩腳蹬空,頭盔倒卓,撞下馬來。
扈三娘看見傷了丈夫,大罵:‘賊潑賤小[淫.婦]兒,焉敢無禮!’飛馬搶出,來救王英。瓊英挺戟接住廝殺。王英在地掙扎不起。」
其實以正常的邏輯來看,扈三娘嫁給王英本就不是自愿的,只怕還受盡了委屈,此時王英即將被殺,她就該坐視不管,任由這家伙被殺才是,若不是動了真情,她如何會拍馬上前相救?
扈三娘著實糊涂啊。
不過作者為何要忽略角色的情感邏輯寫這麼一段故事?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因為王英是有原型的。
比如《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就有提到:「時京西與河東北接境而忠義之人猶有聚兵保守山寨者河南鎮撫使翟興遣親信持書取間道以結約之如向密王簡王英等數十寨皆愿聽節制。」
《宋史》卷四百五十二中提到:「時河東、北雖陷,土豪聚眾保險,興遣蠟書結約之,向密、王簡、王英輩皆愿受節制。」
(扈三娘、王英劇照)
又如《靖康要錄》卷十四中提到:「時懐州有正兵千人鼎澧兵三千余人河內修城破淮備將領武翊郎王英投濠而死。」
如此看來,王英不僅有幾分本領,還是個英勇之人,并不是像《水滸傳》中那般丑陋不堪,他也有自己的閃光點,作者之所以要丑化王英,也只是為了體現角色的多樣性,畢竟要塑造一百零八位性格迥異的好漢絕非易事,他也只能通過一些極端的人設來突出角色性格,倒也說得過去。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