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越女劍》那短篇故事不談,小龍女在金庸筆下的所有女主角中,或許是最強的一位,不過她留給讀者最深的印象卻不是「實力強大」,而是她曾被尹志平欺辱。
其實最讓人糾結的并不是小龍女被尹志平欺辱這件事本身,而是事情發生之后,小龍女的態度,哪怕後來的她知道了真相,也始終不愿意殺了尹志平,這又是為何?
難道是因為愛情?她已經愛上了這個毀她清白的男子嗎?
金庸的故事之所以精彩,就因為他筆下的人,都是有多面性的,就拿尹志平來說,這角色就不是純粹的反派,他固然因為一時沖動做出了侵犯小龍女的舉動,但他骨子里也是存有正氣的,所以他并沒有一惡到底,比如面對蒙古人的威逼利誘,他就沒有屈服。
(尹志平、小龍女劇照)
但無論他是個怎樣的人,都與小龍女無關,小龍女眼中的她就是個無恥之徒,她應該將尹志平碎尸萬段才能解心頭之恨才是,畢竟對于古代的女子而言,清白就如同她們的性命一般。
然而你看小龍女是如何放過尹志平的?
事實上當尹志平與趙志敬在爭吵時說出了那晚的真相時,小龍女就有機會殺了他,甚至連尹志平自己都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小龍女卻選擇了收手。
原著道:「甄志丙正要去求小龍女殺了自己,伸手推開窗子。
只見窗外花叢之旁,俏生生、凄冷冷的站著個白衣少女,正是自己日思夜想、魂牽夢縈,當世艷極無雙的小龍女!甄志丙癡癡的道:‘是你?’小龍女道:‘不錯,是我。你們適才說的話,句句都是真的?’甄志丙點頭道:‘是真的!你殺了我罷!’說著倒轉長劍,從窗中遞了出去……(小龍女)只茫然向甄趙二人望了一眼,實不知如何是好。」
這里的甄志丙即是舊版中的尹志平。
(小龍女劇照)
而到了重陽宮一戰,小龍女當著楊過的面將那晚的經過說出來之后,她依舊沒將怒火發泄在尹志平身上,只說了一句:「過兒,我那日給歐陽鋒點中穴道,動彈不得,清白為此人玷污,縱然傷愈,也不能跟你成婚了。但他……但他舍命救我,你也別再難為他。總之,是我命苦。」
就這麼與楊過一同離開了,至于後來的尹志平自己撞劍身亡,那也只能說明他良心未泯,知道自己已鑄成大錯,無顏立足于天地間,他死與不死都與小龍女無關了。
所以小龍女為何能原諒這道人?難道真如一部分人理解的,這道人是她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所以她無法下手?
答案或許并非如此。
其實看黃蓉與小龍女的區別就懂了。
作為雙雕中的主角,黃蓉和小龍女都美到了極致,但二人的性格卻是截然不同的,黃蓉對待自己的仇敵可從來不會手軟。
(小龍女、尹志平劇照)
比如她心中一直提防著楊過,甚至在十六年后的劇情部分,她依舊有心殺害楊過,這一點從她得知楊過要來襄陽為郭襄慶生時的反應就能看出來。
書中是這麼說的:「黃蓉微微一驚:‘襄兒連大校場上的比武也不要看,定是和楊過暗中約上了。’先回自己房中,身邊暗藏金針暗器,腰間插柄短劍,再拿竹棒,然后往后花園來。她知楊過此時武功大非昔比,實是個可畏可怖的強敵,絲毫不敢怠忽。」
她只等著楊過前來,就要與楊過火拼了,你看,黃蓉這女子最不可愛的地方,就是她心眼子太多,她常年受黃藥師的熏陶,對旁人都心存戒備,她也是有仇必報的那種性格。
但小龍女卻完全不同,金庸不可能塑造兩個性格一模一樣的女主角,小龍女的人設是與黃蓉完全相反的。
事實上小龍女的人設是如同一張白紙一般,她自幼生長在古墓中,沒經歷太多的人情世故,對于她而言,這世上「重要」的事情都沒有幾件,或許與楊過在一起就是她心中最重要的事情,至于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
(一燈劇照)
比如那郭芙斬斷楊過一臂,把楊過害慘了,作為楊過的妻子,小龍女本該痛恨郭芙才是,但郭芙被困于火海之中時,還是她勸楊過去救的人。
她當時是這麼說的:「楊過道:‘龍兒,這姑娘害了我不夠,又來害你,今日終于遭到如此報應。’小龍女明亮的眼光凝視著他,奇道:‘過兒,難道你不去救她?’楊過恨恨的道:‘她將咱們害成這樣,我不親手殺她,已對得起她父母了。’小龍女嘆道:‘咱們不幸,那是命苦,讓別人快快樂樂的,不很好嗎?’」
她是那種什麼苦難都能往肚子里吞的人,甚至就連出家之人一燈大師見著他們夫妻二人的時候,都對他們佩服萬分。
一燈是這麼說的:「一燈自進木屋以來,第一次聽到小龍女說話,聽她這幾句話語音溫柔,而且心情平和,達觀知命,不禁一怔。他不知小龍女自幼便受師父教誨,靈台明凈,少受物羈,本想這姑娘小小年紀,中毒難治,定然憂急萬狀,自當與當年郭靖、黃蓉前來求自己救治時心情相似,那知說出話來竟是功行深厚的修道人口吻。」
(楊過、小龍女劇照)
一燈此時也拿黃蓉做了對比,可見小龍女與黃蓉的形象的確是對比鮮明,畢竟當年歐陽克還只是有心欺辱黃蓉,就被黃蓉壓斷了雙腿,若是尹志平欺辱了黃蓉,只怕會被黃蓉碎尸萬段,而小龍女則淡漠生死,不會做出此事。
所以小龍女原諒尹志平,絕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她性格如此,書中其實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