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輕小伙因月入6萬卻不愿支付父母2千元孝親費,在網上引發熱議。這名小伙在匿名社群中發文表示,他住在父母家中,三餐由母親料理,但由于自己開銷大,總是花不夠錢。最近,父母突然要求他每月上繳2千元作為孝親費,這讓他非常不滿,并大吐苦水:「說不一定會用到,但可以幫我存著,他們自己都有退休金,干嘛還要跟我拿錢?說什麼反哺,當初又不是我叫他們把我生下來的。」
這一言論一出,立即引發眾多網友的強烈反應。有網友直言不諱地批評道:「你搬出去不要在家啃老啦!」、「賺那麼多錢,就不要在家依賴兩老。」更有甚者表示:「生到你真的夠倒霉…」,「你爸媽為什麼要給你吃免錢?三餐在家吃,一個月給一萬都合理。」
也有網友對小伙的態度感到無比氣憤:「我月薪才3萬,還拿1萬給家里。」,「我很早就不住家里,早年給生活費5千,後來1萬,到現在20幾年從沒間斷過。」,「你爸媽把你扶養長大,至少要花好幾百萬,才區區跟你要個2000元,你就計較成這樣。
盡管有少數人同情小伙的境遇,認為經濟不景氣、年輕人因通膨存不到錢,理解他不愿意支付孝親費的苦衷,但更多人認為小伙的行為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養小孩是義務,養父母也是義務。」,「家人還斤斤計較,可憐。」
另一位網友在論壇「Dcard」發文時也提到類似觀點,認為根據台灣法律,父母扶養子女到18歲是義務,而小伙顯然沒有認識到,自己也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你不養父母,他們也能告你棄養。」,「孝親費不僅是一種經濟支持,更是對父母的一種情感表達。」
這件事引發的討論,反映了當代社會中關于家庭責任和孝道的深層次矛盾。經濟壓力和家庭責任之間的沖突,往往讓年輕人感到無所適從。無論如何,每個家庭的狀況不同,孝親費的標準也各有差異,但如何在經濟和情感之間找到平衡,仍是每個家庭需要共同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