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慶一小區住戶樸先生每天都感覺自己睡眠不足,原因是他的鄰居每晚都在聚會「蹦迪」。忍無可忍下,樸先生找到鄰居協商,卻遇對方冷臉,無視勸阻,依舊我行我素。
樸先生一怒之下便撥打了報警電話,告明事情起因,希望警方給對方一個警告。但沒想到的是,警方卻查出了驚天大案,直接將鄰居一家關進大牢,還極有可能面臨死刑。那麼,樸先生的鄰居究竟做了什麼?
因擾民牽連的大案
警方接到報警電話后趕赴現場,樸先生表示,自己和妻子是上班族,每天都要起早上班。
可鄰居家每晚的吵鬧聲讓人難以入眠,實在是影響上班的狀態。警方卻敏銳地發現了不對勁,就算是年輕人們的聚會,也不該每天都是如此。更何況他們徹夜玩鬧,都不需要工作或學習嗎?有了這一層疑惑,警方便沒有直接找上門,而是先調查了樸先生的鄰居黃某的信息和監控。
奇怪的是,監控顯示,每天來找黃某的人都不太一樣,這一點加重了警方的懷疑。緊接著,警方還查出,黃某曾涉嫌違禁品的交易,是個癮君子。
要知道,癮君子是很難徹底改正惡習的,即便被糾正了,也很容易故技重施。結合種種,警方嚴重懷疑,黃某很可能不是在邀請朋友來聚會,而是聚眾吸違禁品,并且數量還不少。
根據警方的推測,黃某每天有如此大的走私量,應該有比較穩定的上家供應,因此沒有打草驚蛇,而是繼續調查,放長線釣大魚。警方內心都比較激動。他們沒想到的是,一通擾民電話竟然能讓他們查到,而且還很可能順藤摸瓜找出更多線索,簡直是意外之喜。
反偵查意識強
隨后經過調查發現,黃某果然不是孤軍奮戰。在他的上面還有一個姚某,根據流水賬單顯示,姚某長期給他供貨,他們之間最大的一筆交易是20萬。
而姚某也不是違禁品的頂頭老大,而是隸屬一個橫跨川渝兩地的特大團伙的重要成員。
真正的老大是來自四川的張某。張某提供的資源,姚某和另外一個叫羅某的都是他的下家,黃某則處于最底層,是專門負責在重慶各主城區分銷的。警方一看這案件不簡單,牽連甚廣,便成立了專案組調查追蹤,一年多過去,警方卻忽然說要收網。
起因是警方發現,姚某和羅某在某大學城內的公寓中很有可能在制作這個。通過電梯內部的監控顯示,兩人一起提著一只白色圓桶,看起來非常有重量,如果是已經制作好的違禁品,是不可能以這種方式運。
再加上他們有比較完整的銷售鏈,很可能是不滿足于當下的利潤,想自己創造,獲取更多收益。
可經過走訪調查后,警方還是錯過了抓捕時機,原因是兩人都有非常強的反偵查意識,不定期會更換窩點。
好在警方追蹤的快,很快在一處農村發現了他們的蹤跡。但這也給警方出了道難題,農村范圍不大,但聚集性高,且熟臉多消息傳得快,不方便警方滲入。這一潛伏就是3個月,好在姚某、羅某又搬回了重慶永川,并且和他們的上線張某即將迎來一場交易,這便給了警方抓捕的機會。
然而意外卻發生了。原本警方的計劃是,趁張某和姚某等人交易的時候兵分三路,將他們一網打盡。但他們將交易的場所定在了一處加油站附近,不僅如此,他們身上還攜帶著槍支和子彈。
首先,他們交易的地點路段太窄周圍人也少,并不利用警方突襲。
其次是加油站屬于易燃易爆的地方,依據警方過往的經驗,他們往往都是亡命之徒,很可能會發生槍戰,有機率導致加油站爆炸。警方在那一刻糾結萬分,可留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只有一分鐘。
警方深知,這可能是他們唯一抓捕的機會,如果錯失,下一次還不知道要等多久。
收網行動
千鈞一發之際,警方決定實施抓捕行動,在和幾個犯罪嫌疑人爭斗之后,成功將姚某等人逮捕,并發現他們攜帶的紙箱里藏有違禁品。與此同時,另外兩組也在行動,羅某和黃某同樣被控制,而張某卻沒能第一時間控制住。
被抓捕的犯罪嫌疑人非常狡猾,并不承認是自己違法,而是顧左右而言他。最后在警方嚴厲的審訊下才承認,并說出張某藏身的小區。
可那小區足有400多棟樓,住戶多達幾千,漫無目的的找無異于大海撈針。好在警方抽絲剝繭,回憶起其中一人曾說他們經常從地下車庫返回和出行,于是通過監控排查車輛,并在最后找到了最后的窩點。
另一邊,警方在羅某的身上發現了一把鑰匙,他表示是姚某的,對應的是具體窩點。警方根據羅某提供的線索來到姚某等人租住的公寓,只見公寓里全是制違禁品的工具,有壓片機大量的香料色素以及原料。
在廚房的一個鍋里全是黑色的濃稠液體,而這些[毒·品]全是結晶失敗的「廢品」。
除了未成型的之外,警方在床上還發現了大量準備結晶的粉末。此外在衣柜中,姚某等人藏著一桶已經制作完成的違禁品,全是紅色藥丸,數量高達2萬顆。
人體一旦吸收麻古,精神錯亂和幻覺,嚴重者還會自盡,只要一兩顆就能讓人神魂顛倒。最終,在警方堅持不懈的努力下,這場潛伏了2年的追捕行動終于在搗毀2處窩點后宣告結束。
此外,他們還有一把仿柯爾特手槍和20余發子彈。根據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條規定,涉案達到1千克以上,就能夠判刑15年以上有期或無期徒刑,嚴重者甚至是死刑。
結語
誰都沒想到,一通擾民報警電話竟牽連如此巨大的案件。也讓人震驚于在安詳的生活之中,竟還隱藏著如此多的團伙。他們自以為在鬧市就不會被發現,可終歸抵不過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