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對罐車運輸亂象進行調查,發現中國許多普貨罐車運輸的液體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漿、大豆油等可食用液體,也運送煤制油等化工類液體。為了節省開支,不少罐車在換貨運輸過程中不清洗罐體,有些食用油廠家也沒有嚴格把關,不按規定去檢查罐內是否潔凈,造成食用油被殘留的化工液體污染。
報道稱,一輛從寧東煤制油廠區運輸煤制油到河北秦皇島的罐車卸油后,行駛至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匯福糧油集團的生產廠區,裝載一級豆油駛出,期間沒有洗罐。另一罐裝車同樣從寧夏運送煤制油到河北,在石家莊將煤制油卸貨后趕到天津,駛入了一家名為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的廠區,在未洗罐的情況下,裝載35噸大豆油離開。
有罐車司機透露,食品類液體和化工液體運輸混用且不清洗,已是罐車運輸行業里公開的秘密。
中儲糧:全系統深入開展專項大排查
7月6日,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發文回應稱,公司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舉一反三、引以為戒,在7月2日要求下屬油脂公司開展排查的基礎上,從7月5日開始在全系統深入開展專項大排查。
要求直屬企業按照國家《食品安全法》《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辦法》《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規范》及中儲糧集團《中央儲備糧質量安全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全面嚴格排查出入庫等環節使用的運輸工具是否符合要求,
相關運輸承運單位運輸工具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規定,運輸過程中的操作是否規范。對于檢查發現存在違反規定的運輸單位和承運車輛,立即依法終止運輸合作,并列入集團公司服務采購「黑名單」;對發現的重大問題,主動向有關監管部門報告。對于直屬企業及員工違反操作規程和工作紀律的,從嚴從快嚴肅處理。
中儲糧集團要求全系統各單位嚴格落實責任,嚴守工作規范,嚴防糧油污染風險,切實保障儲備糧油食品安全。
中儲糧金鼎食用油恢復上架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7月8日下午,有網友發現中儲糧旗下食用油品牌金鼎淘寶旗艦店系列食用油如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橄欖油、芝麻油等均已下架。
據藍鯨新聞稍早前的報道,關于下架操作,金鼎淘寶旗艦店客服回應稱,「倉庫最近休息,過一陣會重新上架。」至于被問及金鼎下架食用油是否與近期中儲糧罐車運輸油罐混用事件有關,客服稱具體原因不清楚。
7月8日晚,記者前往京東平台進行檢索,發現金鼎食用油京東自營旗艦店內相關食用油產品依然可以正常購買。
截至發稿時間,記者查詢發現,淘寶平台金鼎旗艦店已恢復上架售賣相關食用油產品。
天津市監部門、河北廊坊市監局回應
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宣傳與應急處9日上午回應鳳凰網稱,目前調查正在進行中,近期會向社會通報。
河北廊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7月9日向第一財經記者回應稱,目前事件(罐車化工油食用油混裝事件)由三河市政府正在調查中,后者會公布最終調查結果。
多公司回應
南財快訊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分別致電道道全和西王食品詢問是否存在混裝的現象。道道全相關人士表示,岳陽工廠是一體化生產,不存在運輸問題。重慶工廠不具備壓榨產能,豆油通過長江航運的專用船只運到重慶進行包裝,上述船只專用于運輸食用油。西王食品相關人士則表示,公司食用油為一體化生產,不存在異地運輸。
此外,有投資者在互動易平台向京糧控股提問:「請問公司食用油運輸罐車是否存在媒體報道的運完煤制油等類物品再裝運食用油的情況?」京糧控股回應稱,公司在網絡上發現相關信息后,第一時間組織相關子企業開展自查,經全面評估,不存在此類情況。
罐車司機談混裝現象
針對相關報道,匯福糧油客戶之一的北京世紀悅福總經理鐘舜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種是極個別現象,中國的大豆油以及其他的(食用)油,有問題是不會出廠的
。」
有食品行業從業人員告訴記者,一些公司自己沒有罐車,就需要雇第三方的,很多罐車司機就是個人短拉活的,沒有規律,個別司機素質有待提高,這種情況容易出問題。
記者聯系了多地罐車司機,對方都表示自己都是專車專用,并沒有聽說過罐車混裝的現象。
一名泉州的罐車司機表示,不可能存在這種混裝行為,「都是違法的東西」。但他同時表示:「除非有清洗油罐,有清洗證明的話那是可以的。」一名山東的罐車司機告訴記者:「我只拉汽油和柴油,拉不了別的貨。」
基于目前技術條件,是否能夠實現對油罐車的實時監測?就此,有提供相關流量監測服務的企業表示,理論上可以給所有油罐車安裝實時監測設備,然后遠程看數據,但不知道成本有多高。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