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潘靜,現年42歲。自2005年開始一直在銀行工作,端著令很多人羨慕的「鐵飯碗」。15年前稅后年薪已經高達30多萬。雖然工作上還算順利,但感情上卻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理想的結婚對象,以至于33歲時還是「大齡剩女」。
和第四任男友分手后,閑來無事下載了一些交友軟件。但沒想到竟然在上面結識了一個小我4歲的德國留學生,當時他正在北京政法大學讀碩士。
我跟他從認識到領證僅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為了他我辭掉了「鐵飯碗」,放棄了國內的一切,陪他遠赴德國。
婚后的生活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樣,三年抱倆娃,我當上了全職家庭主婦。可後來,計劃生倆娃的我,意外又懷三胎。老公在我懷頭胎時曾欣喜若狂,可得知懷三胎,他瞬間愣住,一籌莫展。但最終我們還是決定生下這個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
最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為了我以后不再受孕育之苦,他竟毅然決然地跑去醫院做了絕育手術。
(我和德國老公一直很相愛)
1981年,我出生在北京市南城一個工薪階層的家庭,父母原是下鄉知青,後來都在銀行工作。父母感情很好,我的生活也是無憂無慮。可是在我十五歲時,媽媽得了腦癌,兩年后不幸離世。
雖然家庭有變故,但對我影響不算太大,我後來仍考上了一所一本大學。我學的是財務管理,2005年畢業后直接去了銀行工作,主要是辦貸款的業務,一做就是十年。
我工作勤懇努力,業績一直還不錯。在2010年的時候,我的稅后年薪已達到三十幾萬。
我這個工作算是鐵飯碗,只要不辭職,就可以干一輩子。但是後來因為戀愛結婚,我只能在事業和家庭上二選一,最終我還是選擇了后者,決定放棄鐵飯碗,遠嫁德國。
在跟德國老公Rembert認識之前,我其實也談過幾次戀愛。初戀是我的高中同學,我們戀愛七年,最初卻無疾而終。後來我在社交軟件上也認識過兩個比較優秀的外國的異性,雖然我對待每段感情都是非常認真的,但對方并不想談婚論嫁。
(我的身材一直保持得不錯)
都說網上認識的都不靠譜,確實是,很多男的找異性聊天,一上來言語就聊得特別露骨,光憑態度就能看出不是正經人。但這個德國小伙Rembert完全不一樣,可以說是唯一說話比較正常的男人。
通過聊天,我知道他是德國人,28歲,比我還小4歲,在北京政法大學讀碩士。他和我一樣特別愛運動,所以交流中發現彼此有著很多共同愛好。
這個德國小伙為人正派,學歷又高,還熱愛中國文化,所以我很感興趣。第一次見面看到他健碩的身材,第一印象就很不錯,後來我們約見打羽毛球,知道他擅長各種運動,我對他產生了更多好感。
Rembert言行舉止很有禮貌,個子不算太高但身材超好,一襲斜肩包勾勒出強健的胸肌,一看就是個經常運動健身的人。
尤其是他深邃迷人的大眼睛,配上長長的睫毛,讓人有種不好意思直視很久的感覺。
開始聊天我們一直都是用英文交流。我感覺跟他三觀很契合,相貌上也覺得很有眼緣,便決定和他正式交往。
(我們的結婚證上的照片)
正式交往后,他說:「你給我兩個月時間,我一定學會說中文,然后我們就可以用中文聊天了。」我失笑道:「兩個月?你能學出什麼來?哪有那麼神速!」
但我沒想到果真才兩個多月,Rembert就能用中文跟我進行日常的基本交流了。可見他為了能和我順暢交流,平時在學中文上沒少下功夫。這讓我既欽佩他的聰明刻苦,又感動于他的一片誠意。
我們家算是銀行世家,而Rembert家屬是法律世家,他爸爸有一個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他媽媽也是學的律師專業,他在德國也已經拿到博士學位。
我覺得一個人的出身背景也影響著他的人品修養,難怪Rembert這麼優秀。所以綜合來看,他是一個很不錯的結婚對象,很快我們就同居了,住在他租的小公寓里。
(當年的北京婚禮現場)
我們確定戀愛關系后兩個月,他的父母來北京看他。我倆和他的父母還有我爸爸一起吃了一頓飯,雖然氛圍溫馨和諧,但宴席上大家并沒有談婚論嫁。誰知回到住處,他出其不意給了我一個一點都不浪漫的求婚。
當時我正在浴室刷牙,嘴里正叼著牙刷呢,只見他只穿了一條內褲,來到我面前單膝跪地,舉著一個很小的戒指向我求婚。
雖然求婚的氛圍沒有一點情調,他買的戒指也不值多少錢,但我還是很開心地接受了他的求婚。
我對物質方面沒有太高要求,雖然我們家不屬于大富大貴的那種,但是也算是中上等水平。我工作多年攢了一點錢,也有自己的房子,對物質的渴求沒那麼強烈。
我們從見面到登記結婚,不到半年的時間。2015年5月9日,我們在北京舉辦了婚禮,費用都是我出的,我也沒要彩禮。包括結婚儀式中的一個封紅包給改口費的環節,公婆也是找了個道具卡臨時借用了一下。結婚我沒收到對方一分錢。
(2014年10月22日,我們在北京領證)
結婚后,我就辭掉鐵飯碗的工作,離開親人,跟老公去了德國。到德國后,又辦了一個婚禮,是婆家花的錢。
到了德國,我發現德國人的家庭關系和中國的家庭關系大相徑庭。在德國,父母和成年子女在經濟上分得很清楚,孩子到了18歲以后,基本是自己出去住,自己掙錢自己花,上學欠的助學貸款也是自己以后還。
我老公是這樣,老公的弟弟妹妹也如此。
我跟老公來德國后,他在他爸爸律師事務所工作,每個月也沒開多少錢,只有兩三千歐元的底薪。我們那時還沒租到房子,就跟公婆一起住了幾個月。不過公婆脾氣都很好,基本上有求必應。
後來,我們在漢堡買了一套小公寓,只付了首付,我出了一部分,老公家人出了一部分,剩下的他慢慢還貸款。當然,房產證也是寫我們兩個的名字。
我到德國沒多久我就懷孕了。先后在2016年4月和2018年3月生下兩個男寶寶。
(我倆和大寶二寶)
懷二寶時,我覺得原來在漢堡買的房子太小了,只有兩居,如果我爸爸來了就沒地方住了。于是我們就想買一個有花園的大一點的房子,但是漢堡有花園的房子太貴,後來就在離漢堡不太遠的基爾又買了一套房子,離他父母家很近。
當然也是背著房貸,不過,我們把原來的房子租出去了,用原來那套房子的租金,來抵新房子的貸款,這樣還等于是只還一套房的房貸。
雖然我的車是我爸爸給買的。但兩輛車加房貸及各種保險,還要養倆孩子,經濟壓力可想而知。
後來,老公到漢堡一個特別大的律師事務所做破產法的律師,每周我雖然在我公公的律師事務所做兼職,但基本就是幫忙,沒多少收入。整個家庭重擔全壓在老公肩上。我也很想幫他分擔一些,但帶兩個孩子實在沒法工作。
(三個混血寶寶相親相愛)
沒想到在這種境況下,我又意外懷了第三胎。雖然經濟壓力挺大的,但我仍然決定把Ta留下來。因為前兩胎是兒子,我希望第三胎是個女兒。
老公得知我懷三胎時,嚇愣了,然后愁得不知所措。因為他覺得現在負擔已經這麼重了,再要三胎壓力更大,但最后我們還是接受了這個小生命。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