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條蜿蜒的公路盤繞在群山之間,不時有車輛穿行而過。
這是云南石鼓鎮境內的公路,是一條熱門的旅游路線,有不少人旅行時會途經這里。
有一片寬闊的田地藏在公路旁的樹林中,不遠處是幾排低矮的瓦房和籬笆圍成的雞舍,有幾只鵝在仰頭鳴叫。
這里就是葉子的「世外桃源」,一個名叫「維島」的農場,足足有3636坪。
初到小島,這里一片荒蕪,沒有水沒有電,連與外界通訊都是個問題。
然而葉子卻在沒有科技幫助的情況下,將這里打造成了一處美麗的田園農家,還建了一個別致的廁所。
她在此已經度過了6年的隱居生活,與世無爭,悠閑自在。那麼葉子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生活呢?6年的時間里,她是如何一個人度過的?
02
葉子畢業于中央美院,起初她也打算像身邊的同學一樣,考研、工作。
然而她在北京上了三個月的班,卻始終也適應不了大城市繁忙的節奏。
大家都坐在辦公室內,鑲嵌在天花板上的吊燈散發出慘白的光,所有人被支起塑料擋板的工位劃分成一個個「小格子」,機械地盯著電腦屏幕敲擊著鍵盤。
夜幕降臨,拖著疲憊的身軀擠進公交車或者捷運,像搖搖晃晃的沙丁魚罐頭,麻木又頹廢地望著車窗外飛速后退的街景。
科技的霓虹燈將城市照射地絢爛多彩,卻也把人打磨成只能依附在其上的菟絲花。
葉子不想重復著這樣如同輪回般的生活,她覺得自己不適合單調且枯燥的日子,她向往自由。
她的性格安穩、細致,是一個慢節奏的人,快速的城市節奏中雖然充斥著簡單的便利,但這對她來說是痛苦的。
好在葉子的父親是一個開明的人,鼓勵她:
「你是年輕人,應該參與到這個世界中,看看外面的景色。」
于是葉子辭掉工作,帶上一個小小的包裹就開始了四處的旅行,她停留在宋莊做了兩年的裝置藝術。
幾年前葉子在泰國做義工,她幫助當地人建一座寺廟時,第一次接觸到「樸門永續」這個理念。
「樸門永續」(Permaculture)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設計理念,它通過減少現代工業化產品對生活的影響,使人回歸到最為本質、自然的生活方式。
此后葉子便開始了她的尋找之旅,她要找一處能夠打造免受現代科技負面影響的地方。
2016年,當她第一次來到云南石鼓時,便被山谷里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
這是一面陡峭的石壁,突起的山地四周被金沙江的一條支流環繞,像是一座與世隔絕的孤島,成片的綠色覆蓋在上面,流露出獨屬于自然的寧靜氣質。
葉子的腳步停留在這里,開始了建造農場的計劃。
她給這個農場起名為「維島」,意思是多維度、包容的意思。在古語里,「維」是系東西的大繩,葉子希望這個農場能夠牢牢維系住人與自然的聯結。
整個維島農場是一塊有著落差的土地,被分割為了三層,高低起伏不大,像三個巨大的台階,每層都有石板和樹木構成的小路可以通過。
地勢最高的地方就是葉子的生活區域,由幾座瓦房圍成了兩個大院子,院子里是簡單的布置了一些藤椅和桌子,屋內的擺設也不復雜,就是一些非塑料制品的生活用具。
離院子不遠,是葉子整理出的一小塊菜地,因為個人能力有限,她沒有選擇開辟大片的耕地,一個小菜園所產出的菜,正好能夠滿足她日常生活的需求。
在菜園的旁邊,生長著一叢叢的花團,葉子也說不上來這些花叫什麼,但是它們是可以吃的,隨手采一朵花苞放在嘴里吮吸,便是香甜的花蜜。
沿著地勢往下走,是鐵絲網和籬笆扎成的簡易雞舍,說是雞舍,其實里面雞鴨鵝都有,還養了幾只兔子,葉子養的貓狗也經常會在這里和它們玩耍,動物朋友們之間相處得非常愉快。
最為低洼的地方就到了包圍著維島農場的小河邊,河的中央是一塊黑色的巨石,每當葉子覺得疲憊時,就會來到這里冥想打坐,靜聽潺潺流水聲,讓心情平靜下來。
葉子在河邊的灘地上支起了一個大賬篷,偶爾會有外地的朋友來到農場看望她,此時這里就成了他們談天說地、放空身心的地方。
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維島農場被葉子打造成了自己心中理想的模樣,成為了一方凈土,很多人在得知了她的這座農場后慕名而來,短暫小住,放松自己的心情。
在外人眼里,這里就是一處自由主義的烏托邦,可以逃離城市繁忙的生活,什麼都不用考慮,只需要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可以了。
不過在葉子看來,雖然她建造的維島農場確實是很多人心中所向往的田園生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田園生活就比城市生活輕松許多,而且也不能說這種選擇是一種「逃離」。
其實為了建造維島農場,她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與努力,最初來到這里時就面臨著一個艱巨的問題:
沒有便捷科技的支持。
在外人看來,僅憑自己的雙手去建造一個能夠日常生活的農場,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03
她剛來到的時候,這里還是一片荒蕪的土地,雖然到處充滿了綠色的生機,但是原始的環境并不適合人在這里生活居住。
由于山里的生活不便,原來很多居住在這里的居民都搬走了,而葉子選擇的地方有一處老房子,已經廢棄許久,來到這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整這個年齡比她還大的老屋子。
通往外界唯一的道路就是那座由三塊木板搭成的小橋,普通的汽車根本進不來。
葉子只能騎著小摩托去七八公里外的鎮上把需要的材料來,然后再慢慢將東西搬到院子里。
在維修老房子的過程中,葉子依然貫徹著她「樸門永續」的理念,所選擇的材料都是可降解、可持續的,甚至她還會就地取材。
她從附近的巖壁上鑿出碎石,與河灘里挖出的泥土和沙礫混合,就形成了一種天然的「水泥」材料,用來建造結實的墻體,然后再從附近的樹林里砍來粗壯的木頭搭建房梁和窗戶。
房屋的修整只是個開始,水電和衛生的問題該怎麼解決?
電力的問題很好處理,葉子按照工具書上面的教程裝了一組太陽能電池板,到了晚上打開開關,一排懸掛在屋檐下小燈就亮了起來。在考察了周圍的環境后,葉子從半山腰找到了一汪山泉,她利用地勢的高低落差搭建了管道,做了一條水渠,將山上的水引到了院子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