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甄嬛傳》,發現甄嬛有個非常突出的優點,是生活中絕大多數都不具備的,那就是:拎得清,用俗話說就是「響鼓不用重錘」,和她說話極其省心,一點就透。
第一次我覺得甄嬛性格極其通透是在麗嬪下毒這個地方,甄嬛和眉莊「裝神弄鬼」想要把幕后主使人華妃牽扯進去,但是太后和皇上不愿意,親自下場保華妃平安。譬如皇上剛剛回宮就去碎玉軒對甄嬛說:下毒的事情有了了結。
甄嬛明顯一愣,因為這件事她和眉莊都不希望只了結在麗嬪身上,但是甄嬛沒有直接說華妃是幕后主使人,而是暗示:華妃性格「果毅」,能掌事用人,而且和麗嬪多有來往,就是說明明是華妃唆使麗嬪去害人的,麗嬪只是執行者。
但是皇上說什麼:太后行事一向有分寸,后宮的事她一旦管了,就是看不過眼的大事。
這里皇上就是用「太后有分寸」來警告甄嬛的「沒有分寸」:朕已經說了下毒的事情了結了,你為何還要攀扯華妃?
接下來你看甄嬛的回答,那才叫語言的藝術:臣妾只是希望以后后宮眾人能夠互相體諒,少些忌恨,這樣皇上才能專心政事。
就是甄嬛在這里并沒有強調自己的委屈,是華妃害她,她并沒有害華妃,但她依然說后宮眾人「互相體諒」,而沒有彰顯自己「我很懂事,我會體諒華妃的」,然后她又說「這樣皇上才能專心政事」,這樣才是真體諒,真懂大局。
因為這件事皇上知道甄嬛受了委屈,她沒有必要一再強調,既然無論如何攀扯不上華妃,不如顯得大方一點,讓皇上覺得她真的很善解人意。
相比眉莊裁減綠豆湯這件事,就可以看出甄嬛的性格有多麼機敏了。對于裁減綠豆湯這件事,皇上是明顯反對的,他理由也說得很清楚:這樣的福利由來已久,突然斷了,底下人會有怨言。
這是從人性角度分析這件事的利弊,省錢雖然是正事,但是為了省錢,損失了人心,就得不償失了。
但是眉莊根本沒聽進去,急于表現自己,馬上表示可以把綠豆湯折了現銀分給眾人,但是怎麼分給眾人,怎麼能保證每個太監丫鬟都拿到綠豆湯的錢,又怎麼能保證每個人都可以在宮里把這些現銀花出去,眉莊是一點都不考慮。
這里眉莊的表現就是既不接地氣,又聽不懂人話,皇上顯得很失望。
我在和甄嬛學習「向上管理」的精髓一文當中強調過,如果有領導提拔你上位,給你歷練的機會,切忌在一開始就和領導唱對台戲,就算想提不同意見,也在暗中提,不要在公共場合下領導的面子,但是這時候眉莊顯然不懂得什麼叫「向上管理」,皇上已經給了暗示,她還非要裁減。
所以皇上只能說:給你機會歷練也是需要天賦性情的,可惜你沒有。
第二件就是華妃第一次被卸下協理六宮之權,皇上冷落華妃,敦親王為華妃說情這件事。
因為華妃前一陣子才要害甄嬛的命,馬上就要復寵,皇上心里覺得過意不去,所以他就希望甄嬛主動提起此事給台階。
他先是派小廈子去請甄嬛,說是得了一些好詩,接著又派蘇培盛說:請小主等等,前朝幾位大人正在里頭。
要是普通人,肯定不會注意這種細節,但是甄嬛不是普通人。
你想,皇上和前朝的大臣商量軍國大事的時候,怎麼會以鑒賞詩詞的名義去請寵妃呢?
顯然,皇上的目的就是讓甄嬛聽到這段對話。
甄嬛聽到之后,果然臉色變凝重了:出于私心,她當然不想華妃恢復協理六宮之權,但是審時度勢,她也知道華妃遲早會復寵和被重用,她一人阻攔是沒有用的。
再說她要是阻攔,傳到華妃耳朵里,那華妃更要恨她「妖言惑主」了,所以她權衡利弊,決定自己主動給皇上台階下,主動提恢復華妃的協理六宮之職。
就像甄嬛后面自己說的,既然我無論如何無法阻止這件事,那我情愿皇上在給她復位的時候對我有更多的歉疚,這樣的歉疚越多,我的地位就越穩固。
因為華妃恢復職權之后是無差別攻擊,眉莊安陵容都要跟著倒霉,但是甄嬛這樣做,等于提前在皇上這里購買了「復活甲」,血條就特別厚。
後來華妃也承認,沈眉莊倒了之后,甄嬛的地位毫無動搖,反而蒸蒸日上,那是因為甄嬛一直在皇上心里積累的好感起了保護作用。
還有一次就是華妃利用信息差,向太后告刁狀,說甄嬛恃寵而驕,平日生活奢靡。
其實就是賊喊捉賊,平日生活最奢靡的就是華妃自己。
但是為何華妃敢這麼告狀,就是欺負甄嬛只是低階嬪妃,平時根本見不到太后,太后不知甄嬛的品性,所以她可以胡說八道。
但是甄嬛很聰明,第一次闔宮覲見的時候就穿的很樸素謙卑,當場就打了華妃的臉。
當太后提到她的時候,她又再次行禮,說:皇后和諸位姐姐又肯教導臣妾,才不至于失儀。
這就是給足了皇后和高階嬪妃的面子,意思就是皇后和各位姐姐教導的好,我才那麼懂禮貌。
你看看甄嬛這小嘴抹了蜜了,就顯得華妃前面的告狀特別沒教養,就會放冷箭。
然后太后就說:不怪皇上喜歡你,哀家也喜歡。
然后又說:你有空常來壽康宮陪伴哀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