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段網紅「館長」陳之漢挑戰歌壇天后張惠妹的視訊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視訊中,館長穩健的台風和充滿江湖味的歌聲讓觀眾一度信以為真,仿佛他真的曾參加《五燈獎》,與張惠妹同台競技。
然而,細心的網友指出,這其實是利用AI換臉技術制作的假視訊,因為張惠妹參賽時,館長還在念國中,根本不可能同台競技。
這段視訊以費玉清的經典歌曲《此情永不留》為背景,館長身穿白色西裝,從白色干冰中登台,字幕上赫然打著「三重陳之漢」的名字。
他隨著音樂擺動,引吭高歌,盡管唱得有些台灣國語味,但他獨特的表演風格還是贏得了不少笑聲。
然而,正是這種細節上的瑕疵,讓不少觀眾產生了懷疑。
館長本人對此視訊做出了回應,然后,館長回應當年上《五燈獎》的影片也是AI生成的……
這種技術不僅可以精確替換視訊中的臉部,還能生成高度逼真的聲音模仿,甚至連假字幕和假回應都可以做得以假亂真。
然而,網友們的討論并未因此停止。
一些人表示,雖然視訊制作精良,但通過仔細觀察還是能發現破綻。例如,視訊中的館長和實際年齡不符,而且聲音模仿雖然逼真,但細節處仍有不自然之處。
此外,張惠妹在《五燈獎》上表現出的大將之風也被認為是視訊的亮點,她認真聆聽并不敢輕敵的態度,展示了她早年間的專業素養。
這段AI換臉視訊的原型實際上是田勤偉參加《五燈獎》的表演。
田勤偉是一名布農族原住民,他在1994年以1分之差輸給了張惠妹。
當年的比賽視訊中,他身穿原住民服飾,腰掛獵刀,戴著皮草毛帽,和學弟組成「原音色樂團」演唱《流浪記》。田勤偉的高亢歌聲獲得了滿堂彩,并一舉奪下警察大學第32屆韶韻獎的冠軍。
隨著AI技術的發展,類似的換臉視訊可能會越來越多,也引發了關于技術濫用和倫理問題的討論。
很多網友表示,雖然這種技術可以帶來娛樂和笑料,但也需要警惕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在真假難辨的情況下,可能會對公眾造成誤導。
總的來說,這段館長挑戰張惠妹的假視訊不僅展示了AI換臉技術的強大,也讓我們看到了技術應用的兩面性。在欣賞技術帶來的娛樂效果的同時,也應保持理性,避免被虛假信息所誤導。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如何規范和管理AI技術的使用,將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話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