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桐花台別離一幕令許多人潸然淚下。為了甄嬛能活下去,果郡王甘愿飲下了毒酒。
果郡王為甄嬛赴死,甄嬛後來也為他復仇。
果郡王死后,甄嬛的心也隨之死去。為替果郡王報仇,甄嬛設計謀殺了皇上。
然而甄嬛直到死也不知道,在她還在為果郡王守候時,果郡王其實早已經背叛了她。
甄嬛和果郡王在除夕夜因甄嬛的小像結緣,後來在一次宴會上,果郡王不慎掉落了小像,被皇上發現。為了掩護兩人的私情,果郡王只能稱小像是浣碧。
甄嬛與果郡王兩人真心相愛,卻無緣在一起。小像事件后,為避人非議,果郡王不得不迎娶浣碧。
權衡再三后,果郡王娶了兩位福晉。一是甄嬛的侍女浣碧,實則是甄嬛同父異母的妹妹。浣碧早已深愛果郡王。浣碧暗戀果郡王已久,借小像事件之機,她冒名頂替了果郡王心上人的身份。
二是病秧子沛國公之女孟靜嫻,她死心塌地愛慕著果郡王。孟靜嫻一見果郡王便傾心于他,因相思成疾,將自己熬成老姑娘。
無奈的沛國公只得求皇上賜婚,孟靜嫻這才能嫁給果郡王。
一開始,兩位福晉都沒有得到果郡王分毫的愛意。但孟靜嫻後來卻懷上了他的骨肉。難道果郡王將感情和欲望分開了?那麼為何只有孟靜嫻懷孕,浣碧沒有?
回看孟靜嫻臨終前的話,果郡王的所作所為就都說得通了。
宮中宴會上,孟靜嫻誤食了給六阿哥下的毒藥。口吐鮮血,果郡王立即沖到孟靜嫻跟前,焦急地大喊,「靜嫻,靜嫻,你怎麼了,快請太醫!」
這時孟靜嫻告訴果郡王,是她灌醉他后才懷上的孩子,果郡王一點也不驚訝,而是緊緊握住孟靜嫻的手,對她說,「我會陪著你,一直陪著你!」此時的果郡王滿臉關切和心疼。
果郡王的種種表現,說明了醉酒時發生的事,果郡王全部是清醒且自愿的。
為何這麼說?
一來以果郡王的酒量,孟靜嫻不可能醉倒他。
劇中多次出現果郡王飲酒場景,每次他都能喝很多卻保持清醒,連皇上灌酒套他話,他也回答得滴水不漏,說明他酒量不錯。
尤其新婚之夜,被灌了許多酒的果郡王,仍能清楚記得要去浣碧房中。
孟靜嫻是個病弱女子,如何能灌醉酒量極好的果郡王?
再則,若果郡王真被灌醉,便無法讓孟靜嫻受孕。
眾所周知,真正醉酒的人只會失去知覺,直接昏睡過去。正如新婚之夜,浣碧對果郡王說了很多,摸他的臉,他卻毫無反應。
所謂的「酒后亂性」,其實只是找借口。就像溫實初說的,「那一夜的酒不足以讓我動情。」
那麼從孟靜嫻死前果郡王的表現判斷,他和孟靜嫻之間,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他愛上了孟靜嫻。所以孟靜嫻獻身時,果郡王才會順水推舟。
其實果郡王愛上孟靜嫻一點也不奇怪。孟靜嫻出身高貴,很有涵養,待人真誠。
更重要的是,孟靜嫻是一個聰明女人,她看出果郡王真正喜歡的是甄嬛而非浣碧,那麼她一定明白果郡王的郁郁寡歡。
這樣聰慧的女孩自會用合適的方式與果郡王共情互動,漸漸就成了果郡王的慰藉。
作為一個聰慧幽雅的才女,孟靜嫻能體諒果郡王的無奈和痛苦。二人在相處中,漸漸擦出了火花。
從各種跡象來看,果郡王已真心實意地愛上了孟靜嫻。
無論是孟靜嫻身體逐漸好轉,還是果郡王時常帶她入宮,種種跡象都顯示果郡王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她。
只可惜,孟靜嫻因為中毒,很快就去世了。或許若孟靜嫻還活著,果郡王會放下與甄嬛的一切,陪伴孟靜嫻和孩子度過余生。
這本會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但甄嬛永遠不會知道這一切,她至死都守著那份單相思。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