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日本剛剛搞出一個「大新聞」。
日本政府終于宣布,要全面告別軟盤時代了。
「軟盤」這個詞如今聽起來已經有些陌生,作為上個世紀的老古董,如今大家見到它最多的場景,是由它抽象而來的保存按鈕圖標。
年紀小點的盆友可能都沒見過真正的軟盤長啥樣。畢竟早在90年代,軟盤就開始慢慢退休。
一張3.5英寸的軟盤最多只能容納1.44MB的數據,已經完全跟不上時代的發展。
再加上U盤、移動硬盤的崛起,軟盤被拋棄也是必然。
誰能想到,直到2024年,日本才終于和軟盤說再見。
看到這種新聞的第一反應,還以為是自己穿越了...
負責把軟盤掃進故紙堆的是日本現任數字部長河野太郎。
2021年,河野太郎首次對軟盤「宣戰」,用了三年多,他才宣布「打贏了軟盤戰爭」。
雖然2024年了,炫耀這事兒多少有點荒謬。
不過實際情況是,直到上個月,日本的政府工作人員還被要求使用過時的軟盤設備來提交文件。
為了適配如今的電腦,你甚至還得為軟盤配個碩大無比的轉換器...完全想不到這些人不選擇即插即用的U盤到底是什麼執念。
河野太郎稱,多達1034項規章制度中提到,數據之間的轉移必須使用軟盤。
如今1033項規章已經完成了修改,剩下最后一項也正在由環境省走最后的流程。
停用軟盤只是河野太郎「野心」的一小步,根據他的規劃,最終目標是實現全日本停用傳真。(沒錯,日本人現在還在用傳真機工作...)
2021年,河野太郎曾經嘗試過推動傳真停用。
因為疫情期間用傳真統計數據鬧出過不少笑話,河野太郎信心滿滿,認為民眾會一致同意淘汰落后技術。
結果呢,他的提議火速被不想改變的日本人給懟回去了...
日本人給出的理由也很奇葩,什麼「電子郵件會被黑客侵入不夠安全」、「通信環境不好」、「涉及需要保密的內容不適合用電子郵件」...
總之就是傳真好,電子郵件壞。
到了今年,軟盤的事兒算是有了進展,但廢棄傳真的努力還不知道啥時候能生效。
在日本民眾看來,選擇新事物還是堅守舊事物,依然有些搖擺不定:
「用軟盤提交文件到政府機關,直接保管數據或許是安全性最高的。
就算黑客攻擊泄露信息,因為容量太小,一張一張地放入驅動器中尋找重要信息對黑客來說也非常麻煩。
當然,留存至今的只是過去的規則,但隨著社會上情報泄露事件的增多,我意外地覺得軟盤真好。」
「日本善于制定規則,也善于遵守規則,但不善于與時俱進地改變規則。
過時的法律、校規、社規,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會慢慢改變。
從這點來看,這次軟盤的廢除,在民間企業中軟盤大概15到20年前就慢慢消失,政府這幾年才開始廢除軟盤直到如今完成,時差未免也太大了...」
「軟盤、傳真都是日本在80、90年代走在世界技術最前端時打好的社會設施基礎。在家庭中也得到普及,普及率是世界上最高的。
當年的社會基礎設施一旦建成,如今想要完全改變絕非易事。
在市町村等地方自治團體中,如果讓居民放棄傳真使用網絡,就會被認為是對信息弱勢群體的排斥...」
或許是跟經濟長期停滯有關,日本社會對新興事物的接受過程總是會慢上一拍。
對新事物接受程度低導致社會觀念轉向慢。
連西方媒體都看不下去,稱「日本曾被視為科技強國,但近年來由于強烈抵制變革,在全球數字化轉型浪潮中已經遠遠落后。」
(90年代使用「文字處理機」的記者們)
正因如此,在日本推行數字化,阻礙可不是一般的大。
比如說,盡管日本政府努力逐步淘汰個人印章,但許多日本企業仍然要求在官方文件上使用印章進行簽署。
至今也依然有不少人認為,印章代表了日本的文化和傳統,廢棄印章相當于是在否定日本文化。
日本的「慢一拍」還體現在很多其他方面。
直到2019年,日本最后一家傳呼機服務提供商才關閉了其服務。
傳呼機最后的用戶不足1500人,其中大多數是醫務工作者。
據說最后一位私人用戶名叫藤倉健,他保留傳呼機的原因是,這是他80歲母親聯系他的首選方式。
只要傳呼機響起他就知道,是媽媽給自己發來了信息。
為了讓傳呼機有個體面的告別,有人還為它舉辦了葬禮。
傳呼機曾是一代日本人聊天、交友、互訴衷腸的回憶終端,在它被打入歷史塵埃后,也值得有這樣一場抽象但真摯的告別。
日本人的這種滯后性還有很多例子,比如最近他們提到,要在明年舉辦的世博會上搞一個「未來社會實驗」
。
具體有多未來呢,日本人自豪宣布:我們要在世博會上嘗試使用無現金支付了!!!
咋說呢...看到他們這麼努力的樣子,心情大概是這樣:
手機、筆記本、電腦、汽車...曾經日本走在世界前列的領域,如今已經全方面敗退。
產業鏈塌房、超級品牌衰落,如今的新品配置在我們看來,都已經是完完全全的電子垃圾。
日本人的「戀舊」,或許更多的是對高速發展時期、走在世界前端的黃金時代的不舍。
毫無疑問,在不斷發展的浪潮中,如今的日本已經被遠遠拋下。
軟盤和傳真的廢止都能成為日本2024年的新聞,這樣的戲劇性沖突,可能全世界也只此一家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