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寶媽遇到了這樣一個事情。捷運在一個大站停的時候,下去了很多人,也上來了很多人,一下子空出3、4個位置。寶媽就指了指座位,讓兒子先坐下。
結果兒子蹲下身子,屁股還沒挨著座位的時候,就被一群剛上車、嘴里喊著「給老人家讓個座」的老人擠了一踉蹌。人也被擠到了最邊上的一個位子,差點碰到長座椅旁邊的鐵杠上。
這群老人挨個坐下之后,發現還有一個人沒有坐下,對著沒坐下的那個老太太大聲感嘆:哎呀,你沒搶到位子坐呀!你腿腳不好,這麼站著不行的呀,怎麼就沒個年輕人給老人家讓個座哦!
老太太以為小孩不想讓座,就大聲斥責:你這個小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呢?你知不知道要讓著老人?你家里教過你給老人讓座沒,怎麼這麼沒素質呢!那個奶奶都站不穩了!
寶媽一聽,剛剛壓住的火氣蹭一下又上來了,看了看兒子不知所措看著她的眼神,對老太太說:「你們這種跟小孩兒搶座的奶奶,我家孩子還真不敢認!你剛剛推我兒子,把我兒子推了這麼遠,也沒見你們腿腳不好啊!一個個力氣這麼大,推人的時候有勁兒,幫人的時候就沒勁兒了?我跟你們說,想讓別人讓座,你們自己也自重一點,總拿著「老年人」當「令箭」,別的老人家都嫌你們丟人!請互相理解!」
周圍好多人都側過臉,捂著嘴笑。才兩站路,這一群老人就都下車了……
我認為應該不等于必須,當然在自身無特殊情況的條件下,應該鼓勵讓座。『特殊條件:比如你當時身體不舒服,加了一夜班,諸如此類』,但是由于特殊條件他人并非知道,于是會產生了旁觀者效應「即別人看到你不讓座,那我也不讓座,但他卻不知你是確實有真實的原因不能讓座」。從而導致了很多乘客看到老人上車,認為讓座就是前幾排甚至第一座位者的事情,然后漠視的原因。
還有一種情況,現在生活水平提高,老齡化嚴重,老年人身體矯健,認為自己不需要別人的讓座,甚至會覺得普通人讓座是對他「不服老」的否定,同時又因為傳統尊老的影響,青年人讓座被拒絕會覺得這是一件挺沒面子的事情,然后造成了雙方的尷尬。這種現象于是產生了我們無需給老人讓座,畢竟人人平等之類的,然后從這一點說,貌似可以不給老人讓座。
至于制度化的解決方法,我覺得這不是法律的問題,而是文化心理的問題,涉及到制度層面,小題大做,不可取。總的來說,以后的趨勢,給老人讓座慢慢減少是正常的,并不意味著我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消失,而是文明的一種進步。
大家對于此類事情是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